工作动态
2016华夏神经病学论坛——神经重症会场报道
2016年11月6日上午,华夏神经病学论坛神经重症专场在国家会议中心顺利举办,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宿英英教授、潘速跃教授、张艳副教授和王芙蓉教授等国内神经重症领域的权威专家,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宿英英教授介绍了中国第二次NCU调研,从调研目的、调研方法、调研结果和调研意义四个方面全面介绍,通过与世界各地以及2010年我国的第一次NCU调研数据比较,近10余年来,全国各地NCU组建与专业队伍发展迅速,2010我国的第一次NCU调查显示:神经重症工作正在稳步而有序地发展,但仍存在专业规范化程度不一、专业仪器设备配置不一、专业医护配备不一等诸多问题。第2次NCU调查(2015.10.1至2016.1.1)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具有专职医师负责的NCU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共收到2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92家医院101个NCU提交的调查问卷。与第1次调查相比,中国的NCU数量仍在增加,仪器设施配置趋于完备,医护人员队伍继续壮大,但医护人员短缺、专业技能培训不够、部分仪器设备独立完成率不高等问题需要改进。此次调查为未来中国NCU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NCU发展与国家发展同步,需向质量战略和创新战略转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潘速跃教授的针对颅内压增高管控目标这一热点问题,从颅内压增高机制、颅内压管控目的、干预时期、处理方式等方面,分析国内外近几年来的科研进展,治疗颅高压是为了避免颅高压引起CPP下降,导致脑组织继发性损害。在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采取以CPP为目标的治疗。推荐控制ICP<20mmHg,CPP<50-70mmHg,,提示精准治疗、ICP监测,ICP增高的关键措施是治疗引起ICP的病因, PRx和CVRx等动态反应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的指标对临床判断最佳CPP更有价值,值得研究。为临床医师如何正确的处理颅内压增高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艳副教授做了题为“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治疗研究动态”的演讲,讲述了自身免疫性脑炎治疗方案尚无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据,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观察证实免疫治疗有效。对于确诊病例,且发现肿瘤的患者,免疫治疗联合肿瘤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对未发现肿瘤的患者,及时给予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初始免疫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线免疫治疗包括: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及血浆置换。二线治疗为免疫抑制剂。对重症患者既要积极免疫治疗和去除肿瘤,又要做好生命支持,争取缩短其ICU诊疗周期。复发的主要原因包括首次发作时未尽早治疗或者未予二线免疫治疗。研究建议初次治疗者维持口服糖皮质激素3-6个月,复发后激素治疗则需要维持6个月以上,使用免疫抑制剂至少1年,即予长程免疫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副主任王芙蓉教授,王教授为大家带来的题目是“脑出血微侵袭治疗后再出血管控目标”,王教授指出微创术治疗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有效清除血肿、减轻灶周水肿的优势,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推荐对特定患者可应用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微创术联合rt-PA治疗脑出血再出血率低,安全性较好。但微创术伴随一些术后并发症,其中微创术相关出血最为常见,发生率为(0~19.4%)。超急性期手术、术前血肿扩大、点征、大剂量rt-PA、穿刺损伤及术前高血压可能与再出血相关。积极复查CT,发生(血肿扩大、点征、穿刺损伤、再出血等)后稳定至少6h后行手术及液化治疗,可能减少再出血发生。再出血后继续液化仍可有效减少血肿量,但需警惕二次再出血,王芙蓉教授从另一种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