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来自小汤山医疗队的一封“家书”
疫情如令,责任如山,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根据上级要求,神经内科陆续派出3名医生和5名护士逆风而行,加入支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深入疫情防控前线,以实际行动助力首都疫情防控。在防控工作中,他们发扬宣医精神、秉承“厚德仁爱、励精卓越”的科训,汇聚起来满满的正能量,给“家人们”发来一封一封平安信件。
队长是知心大哥---矫黎东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矫黎东是医院第六批支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队长,也是大家的“知心大哥”。每当有体力活,拉行李,搬设备,总能看到他主动帮忙的身影,他说:“有需要随时找我!”天气转暖,春意盎然,但对于要进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却更显得憋闷,矫黎东总细心提醒队员们,注意补水,防中暑、防低钾、防晕厥,让队员们感觉真贴心。“大家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平平安安回家”,他说这是他的最大的心愿。
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李大伟
一转眼已经在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工作了半月余,回想这段时间的感受,印象最深刻的是刚开始到医院参与组建新病区,当天工作20余小时;当晚夜班时,真切体会到新冠病毒给所有人带来的恐惧感;也看见到我们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目前已适应了医院和驻地两点一线的工作状态,感谢医院领导、同事和家人的支持,我们组织了党支部会议,难忘的战地生日。最后让我们期待疫情结束这一天的尽快到来。
小汤山速度与宣武神内青年---刘刚
刘刚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战备病区从无到有,兄弟单位同事迅速融合,组建新科室,完善病区优化服务,这些都体现了小汤山速度。”
作为宣武神内大夫,我于3月19日一早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后,快速报到并随第七批援助医疗队前往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当天紧急培训后于次日加入“战备区”医疗组参加工作。“战备区”的工作是紧张忙碌的,医护人员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地对大批“需筛查人员”进行既严格又快速的筛查,最大程度地减少滞留在海关的“需筛查人员”。每天病区都是好几十人入院和出院。考验着我们的耐力和韧性。我们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天的工作。
3月27日,服从组织安排,我被调往确诊患者住院病房参加工作。住院病房工作是细致而充实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医护人员需要每天多次查房与患者密切交流,及时了解药物治疗效果和患者病情的变化,警惕并尽早预判病情是否加重并做好抢救准备。
在接受这项光荣任务之后,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作为宣武神内的青年医师,不辱使命,抗“疫”有我,保卫北京。
国有战,召必至,战必胜---崔敏
崔敏回忆着说:说慢也慢,说快也快,来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近一个月了,我们一个组27个人在一起不容易,来自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大家都各有特长,各有特色,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战斗,一起生活,大家是战士,没有一个人退缩,我真的觉得人间都是大爱,不管年龄大小,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真的很难舍这份情谊,时间太短了,我会永远记得这份战斗情!
医院大后方一直再做各种幕后的工作,我真的真的特别感动,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是一个强大的团队!能成为这个和睦团结有力量的一员,我深感骄傲,我会更加努力做好今后的一切工作,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是宣武医院的一员,因为我是神经内科的一员,我也爱这个临时组建的集体,大家一起奋斗的地方,这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回忆,最有价值的回忆。
不断在学习,不断在成长---付玉娟
2020年的春天,一切都是那么突然,付玉娟来到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已经四周了,她说:已经熟悉了工作流程,认识了这个27人组成的新集体。我的组长是佑安医院的老师,对于传染疾病很有经验,对穿脱防护服又对我们进行了指导与考核,很负责任。这让我在工作中很踏实。回龙观的护士给我们进行心理疏导,偶尔穿插着一些小笑话,让我们身心都得到放松!现在,我们彼此很熟悉,各自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特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还增加了技能。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天,可是却留给了我无限的回忆与思考。
至今记得3月19日特殊的日子,一早接到奔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支援的消息,兴奋激动,见到院里、科里亲人们的时候,心里告诉自己好好干,我一定可以的。来到这里后就是繁忙的培训工作,终于考核完毕了,看看表已经夜里八点半了。急促的电话铃响起,新组建的科里马上召集人去上夜班,准备接收“需筛查人员”,我们各自都互相交流经验,优化流程,一切都在慢慢条理化,我们虽然来自九家医院,也有了默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记得我们做自我介绍的场景,我们互相鼓励的场景,我们一起解决“需筛查人员”需求的场景。每个人都在这个集体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我们这次新建立的团队也约好了疫情结束后再聚。希望那个时候我们比现在更加优秀!
微弯的身躯,挺拔的精神---苗云
“隔离区,隔离区”
“隔离区苗云收到”
“苗老师,‘需筛查人员’10分钟后到达,请做好迎接准备”
“收到”
接到通知后我立即带上手台、登记表和2-4病区专用迎接板,下楼走向接客区,“高抬慢落,高抬慢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边走边提醒自己,这种看起来有点“Q”的走路方式,是为了防止鞋套磨破、脱落,更是为了减少因此而可能的感染风险。
而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步伐,必须微弯脊背,将双臂向前,一方面减少对防护服的拉扯,一方面努力掌握着平衡。前行,转弯,下楼,前行,转弯,前行…每一次前进,都保持着这样的体态。一天的工作下来,腰酸背痛腿抽筋,本来挺拔的身躯有些微驼,但是每个人都没有怨言,每天都是精神饱满,以最好的状态服务每一位“需筛查人员”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习主席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的谆谆嘱托,激励着我们青年人勇挑重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最甜不过花间蜜
最善不过医者心
最美不过逆行者!
这是一位“需筛查人员”给我们感谢信里的一段话,也送给所有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人们!
“男”丁格尔---龚立超
来到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已经一个月了,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吃穿住行都安排的很好。住在离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不远的宾馆,有班车接送上下班,宾馆每天提前一天订餐,还有医院定期的会给送来各种慰问品:水果、牛奶、坚果、衣服、跳绳等。真的很感激有医院大后方的关爱,让我们有更好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工作中已经熟悉了各种工作流程和制度,中期护士长又进行了CPR、除颤、穿脱隔离服等操作的培训及停电、失火等应急预案的演练。使我们更加有信心完成工作任务。和同事相处很融洽,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但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战胜疫情,都发挥自己的专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有请医院及家人放心,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凯旋而归,加油!
“90后”应有的担当---刘雪
时间过得很快,来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工作已经有20多天了,从熟悉环境、开荒、收拾、整理、布置、检查设备、领取物资、走流程开始前期工作准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自己也已经适应了这里充满成就感的生活,在不断的筛查、治疗的重复过程中,我们心里平静、踏实,因为我们知道,一切都在朝着灿烂的阳光而迸发,上班时间努力努力再努力,认真认真再认真,严密防护,细心观察病情,为需筛查人员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用细致入微的关心诠释着我们的口号—“欢迎回家”。
在这个战场中,从思维模式上,待人处事上,团队协作方面,锻炼了自己,工作中和其他医院的老师相互配合,相互总结经验,交流学习,在这个时期也体现了战友和队友的真正含义。
我深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医院的大后方一直在做幕后工作,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真的很感动,身为宣医人,作为神内的一分子,骄傲自豪,疫情所在之地就是我们的主战场我们与时间赛跑,与命运角逐,再大的风雨也带不走所有的阳光,困难终将过去,所有的期盼将在春暖花开时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