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您来到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测试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精彩回放|2020华夏神经病学论坛--帕金森论坛/基础与临床的碰撞

字号:
+-14

  2020年11月21日13:30-17:30,2020年华夏神经病学论坛之“帕金森论坛”分论坛及“基础与临床的碰撞:帕金森病前驱期队列转化研究沙龙”成功举办。

  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陈彪教授、北京医院神经内科陈海波教授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毛薇教授联合主持。

1.jpg

  陈彪教授介绍了LRRK2相关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由LRRK2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表型特点研究提出科学问题:常见于亚洲人群的LRRK2 G2358R和R1628P突变相关PD临床特点及疾病进展速度,阐述了研究发现LRRK2携带者的临床特征,由此提出针对帕金森病的个体化治疗。

2.jpg

  来自天坛医院的冯涛教授就进展期帕金森病的精准治疗策略做出了详尽的报告,并指出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合并严重运动并发症,不要拘泥于药物治疗,应考虑DBS等神经调控治疗,应用DBS治疗PD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是筛选适当的患者及合理的治疗时机,同时制定治疗策略需要充分考虑PD的异质性,做到个体化、精准治疗。

3.jpg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王坚教授就帕金森病/综合征的亚型分型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对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临床亚型的治疗和研究现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回顾,详细地讲解了基于临床症状等方面帕金森病分型的优缺点及应用,说明了数据驱动的分型研究逐渐成为主流,强调了PD亚型问题是疾病修饰治疗的命门之一。

4.jpg

  来自宣武医院的蔡彦宁教授就PD前驱期特发性RBD队列体液标记物研究做了回顾与展望。蔡彦宁教授分别从遗传学指标、表观遗传学指标、蛋白指标阐述了目前特发性RBD领域在实验室方面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如何将多组学分析、高灵敏度蛋白检测、使用特殊样本衍生物的研究方法应用于今后特发性RBD的体液标记物研究中。

5.jpg

  来自宣武医院的张慧医生汇报了特发性RBD队列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从临床研究者的角度出发,阐述建立特发性RBD队列的重要性,并对国内外特发性RBD队列做了简要梳理,最后总结了特发性RBD领域当前集中的临床研究方向,即流行病学研究、基于临床数据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包括临床评估、神经影像及组织病理)、神经保护性治疗探索研究。

6.jpg

  来自宣武医院的李渊医生介绍了宣武团队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研究成果——特发性RBD外周血SNCA甲基化研究及血浆炎症标记物研究。团队从表观遗传学指标入手,发现外周血SNCA低甲基化可作为筛查特发性RBD、预测疾病转化、监测疾病进展的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同时从炎症因子指标入手,发现突触核蛋白病前驱期即存在外周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变,血浆炎症因子有可能作为潜在的预测特发性RBD发生神经变性疾病转化的生物学指标。

  毛薇教授对PD前驱期特发性RBD队列项目进行了介绍说明,通过建立RBD队列,收集临床信息、生物样本、影像学检查等,探索可以用于PD早期预测的临床和生物指标,并通过研究发展为不同疾病的RBD患者之间的临床和生物指标差异,以更好地在在早期对其转归进行预测,为潜在的神经变性疾病患者赢得更多的治疗机会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7.jpg

8.jpg

  在会议的卫星会中,来自宣武医院的毛薇教授就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管理做出了精彩的汇报,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病因、分类以及治疗等方面分别进行了介绍,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的马惠姿教授就帕金森病诱发治疗的管理路径,从帕金森病的初始治疗、运动波动以及相关药物的选择等方面入手,进行了精彩分享。两位教授都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药物选择做了专业而深入的分析,为专科医生的用药决策提供了依据。

  本次论坛内容主题鲜明、精彩丰富,既有关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经验分享,又有基础与临床的充分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广大医师对帕金森病相关进展及帕金森病前驱期队列转化研究的认识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