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神经心理量表在痴呆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学习班成功举办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心理量表在痴呆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学习班》于2018年4月20日上午在北京如期举办。本项目邀请了多名痴呆领域著名专家做精彩授课,针对认知和痴呆工作中认知评估的薄弱环节,对神经心理测验的原则、神经心理测验的分类、不同痴呆类型中认知评估的类型、不同认知域的评估选择、评估结果的分析等内容进行专业的培训。
本期学习班开幕式首先由贾建平教授致辞,贾教授对参加此次学习班的各位同道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在痴呆的诊治等方面有重大突破。贾建平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长期从事认知障碍和痴呆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其研究称成果极大促进了我国认知和痴呆相关疾病的客观诊治水平和科研的开展。
1. 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和基础研究 贾建平教授
首先贾教授详尽分析了中国的痴呆现状,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痴呆总患病率为5.14%,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高达20.8%,因此我国老年人群中约800余万痴呆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约2400万人。此外AD花费巨大,2015年我国AD经济费用为一万一千多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十分之一,预计到2050年,中国AD所致经济负担将达到十二万亿元人民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造成更加沉重的影响。然后阐明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具有的特色遗传机制,其带领团队发现20余个易感基因变异位点,引领我国AD遗传学研究。再次强调AD的防治重在早期诊断,贾建平教授并通过其于2014年牵头发起首个覆盖全国的中国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注册登记网(http://www.chinacfan.org/),明确了中国家族性AD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AD的发病机制以及发现适合中国人群的家族性AD诊断标志物,进一步建立AD的早期诊断体系。由贾教授牵头开展的多项药物临床试验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最后,贾教授强调AD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离不开神经心理评估,并阐述了神经心理测验在痴呆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2. 失语症和汉语失语成套测验的使用 王荫华教授
失语是痴呆的常见症状,但不同原因的痴呆其语言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因此对痴呆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荫华教授对失语症的的概念及病因做了详细的阐述,目前国外常用的失语评价方法有很多,例如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BDAE)可确定患者失语症的严重程度,也可做出失语症的分类,但所需时间较长,评分较为困难;Henry Head’s Test可鉴别出言语听理解和文字听理解障碍的患者,但口语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测验内容较少;等等。国内由王荫华教授主持研发的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可作出失语症的分类诊断、口语流利性评定、失语严重程度的分级(0~5级)。王教授分别按照复述功能分类、言语流利性分类和听理解功能分类对失语症不同类型进行鉴别比较,指出复述较差的失语一般是位于外侧裂周围的失语综合征,而复述较好的一般为分水岭区失语综合征和皮质下失语;流利性失语一般为中央沟后和皮质下病变,而中央沟前的病变通常导致非流利性失语;中央沟后的病变失语听理解较差,中央沟前的病变导致的失听理解较好。
3. BPSD的识别及评估 孙新宇教授
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Psychologicaland behavior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是各种原因所致痴呆所伴随的精神行为症状,不同痴呆引起的BPSD表现形式不同。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孙新宇教授对BPSD的常见临床表现(妄想与错认、淡漠与抑郁、激越行为等)一一进行比较和阐述,并对痴呆各阶段的BPSD症状特征、不同痴呆类型的BPSD特征进行比较。孙教授指出,基于BPSD的评估有利于较早识别出疾病的进展,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注意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同时要处理好影响因素。常见的BPSD整体评估工具包括神经精神科问卷(NPI)、AD行为病理学(BEHAVE-AD)、轻度行为障碍检查量表(MBI-C)等;BPSD特定评估量表包括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MAI激越问卷、情感淡漠调查表等。最后,孙教授分析了BPSD的影响因素,如神经退行性改变、环境因素等可增加应激易感性。
4.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特点及评估方法 张新卿教授
认知功能损害、精神行为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损害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临床特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新卿教授详细阐述了AD的认知损害症状,并分别比较了2011年NIA-AA标准、2014年IWG-2标准对AD的认知损害特点的认识。张教授强调部分AD患者没有词语记忆及/或非词语记忆障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是最常用的AD认知损害的评估量表,其中老年病学医师更青睐于MoCA。ADI推荐的筛查量表包括对患者而言可信度较好的测查工具(GPCOG、MIS、Mini-Cog)和对知情者可信度较好的评估工具(short IQCODE、AD8、GPCOG)。简要说明了床边认知功能评估方法及内容,包括记忆力、语言、空间结构能力、注意力、计算、抽象思维、判断力和定向力的评估等。最后张教授结合两个案例分析了认知功能相关的解剖基础,情景记忆一般位于内侧颞叶、语义性痴呆一般由位于下外侧颞叶病变导致。
5.痴呆疗效评估中神经心理测验的选择和应用 魏翠柏副教授
临床试验中对痴呆疗效评估至关重要,而神经心理测评量表的选择与应用在此起着重要作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魏翠柏副教授系统阐述了神经心理量表的应用,注意事项以及详细的分类,并就神经心理测验在痴呆以及MCI两种疾病状态中的筛查功能和诊断功能进行了具体的说明。此外,魏翠柏还讲述了在临床试验痴呆疗效评价中量表的应用原则,强调神经心理测验要涵盖内容全面,可以包括痴呆的ABC三种临床特征,要尽量选择患者、家属均参与的量表以及成套量表和单认知域测查量表相结合,更需注意要全面分析量表的信息。最后魏翠柏具体讲解了干预临床研究的完整流程。
6.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及评估 唐毅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唐毅副教授就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及发展,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评估及诊断两方面为学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唐毅首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从多方面讲述了VCI的分类,包括散发性VCI分类,VCI病因学分类,以及2017年VICCS推荐的分类等;在VCI的发展与结局中,唐毅指出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与AD源性MCI的不同,强调VCIND阶段疾病状态可逆转,要重视此阶段的临床干预。在VCI的诊断流程和临床评估部分,唐毅详细分析了VCI的临床特征,讲述了神经心理评估在VCI诊断的重要作用,全面的讲解了VCI的评估内容,包括认知有关的执行能力,记忆力,语言功能,视空间等,以及非认知的精神行为症状和日常社会能力等。
7.脑淀粉样血管病与认知障碍 郭冬梅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郭冬梅副教授围绕脑淀粉样血管病给学员带来了精彩内容,郭冬梅指出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老年人自发性脑出血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临床表现不特殊,缺乏特异性,确诊需病理证实,因此生前诊断困难。郭冬梅从CAA的发病机制,相关病理生理学,病理特点,影像学、分子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多个方面进行了讲解。CAA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影像可表现为局限皮质的微出血,脑皮质表面铁沉积等,最后郭冬梅分别对CAA并发脑出血,TIA或脑梗,痴呆等情况的临床治疗给予了详细的说明。
8.后皮层萎缩及其评估 武力勇副教授
后皮层萎缩(PCA)最早由Benson在1988年进行描述,其主要特征是高级视觉处理和其他后部皮层功能进行性和相对选择性下降,发病年龄多为55-65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武力勇副教授讲述了PCA的临床特点以及其对应的临床评估,其中PCA临床特点包括Balint综合征,表现为综合性失认,视觉性共济失调以及眼球运动失用等;以及Gerstmann综合征,表现为失写,失算,手指失认,左右失认等。针对这些临床表现采用相应的认知测评方式,包括与综合性失认有关的重叠图片的图画测试,计算机图形的辨别;与物体失认有关的形状匹配测验,功能匹配测验;面孔失认有关的图片人物命名等,以及其他的测验,如阅读测验等。
会后,各位专家与学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学员积极发言,踊跃提问,各位专家分享了自己的临床经验,给予了详尽的解答,各位学员收获颇丰。